“讀書久了,你就會信一些東西,會有了一顆敬畏之心。有了敬畏之心,你就知道什么是最好的,我可以去做,知道什么是不好的,不可逾越?!?/div>
換句話說,在讀書的過程中,你會慢慢找到你的信仰和精神支柱。
我想,這應該是一個人生存最基本的精神需求吧。
2.見過世面的人,從不炫耀悠閑
自媒體人晚情曾分享過一件事。
她曾有一個女同事,喜好穿著打扮,人也不錯,但對工作態度非常無所謂。
晚情曾好心提醒她,但她笑得滿不在乎:“這工作能賺幾個錢啊,我也就是來玩玩的,等我一結婚,肯定就辭職不干了,那么努力干什么?”
很快,這個女同事如愿嫁給了有錢人,自然也辭掉了工作。
很長一段時間內,晚情都只在空間里了解她的動態,女同事更新的主題也很明了:人生最多不過幾十年,辛苦是一生,逍遙也是一生,為何不好好享受生活呢?
再后來,晚情發現女同事的更新越來越少了,心想著可能有了小孩也就無暇顧及其他了。
直到有一次,晚情去商場買衣服,驚訝地發現多年不見的女同事,成為了一家專柜的店員。
細聊后才知道,原來女同事風光的日子只維持了一段時間,后來夫妻關系破裂。
為了維持生活,她只能出來工作。
因為當初的知識本來就不扎實又多年不用,正常的辦公室工作早已做不來,所以她就到商場來做營業員。
說起當初,女同事滿臉悔恨,說如果人生重來一次,她一定會選擇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。
許多人會認為:折騰、奮斗的日子太累。
但他們不知道的是,沒有踏實的努力,你現在所炫耀的悠閑,你現在所身處的安逸,在若干年后的某個時刻,都會被生活所擊碎,最終還原在你面前的是赤裸裸的現實。
那時你就會領悟,越努力越幸運的真正內涵。
前陣子在網絡上看到一段對話,說的是富人與窮人的區別。
窮人從賭場玩耍回來,對富人說:“太開心了,太刺激了,我還賺了500美元。”
富人說:“我的工作也是這樣,不過在你玩老虎機時,我已經賺了500000美元。”
窮人從外地旅行回來,對富人說:“太凈化心靈了,感覺自己重新活了一回?!?/div>
富人說:“我的工作也是這樣,每一次轉危為安,都能讓我重新活一回。”
窮人和家人在昂貴的世界連鎖五星酒店享用了一頓美味的晚餐,對富人說:“太幸福了,這才是生命的意義所在。
富人笑了笑:這個酒店就是我的產業之一。很高興能為你們帶來幸福,這是我的生命意義所在?!?/div>
試問,富人都加倍努力工作的今天,你還有什么資格炫耀悠閑呢?
3.見過世面的人,從不嫌生活無趣
記得前陣子在路上偶遇到一位小學同學。
她目光無神,一臉愁容,與兒時記憶中活潑明朗的她,形成了鮮明的對比。
從閑聊中感知到,在她眼里生活似乎就是柴米油鹽,了無生趣。
這或許就是這些年她變化如此之大的主要原因。
因為無聊、無趣,所以她對生活不再驚奇,埋頭于一地雞毛的瑣事之中,久而久之,容顏也就隨之變化了。
然而,見過世面的人,絕不為生活的瑣碎所困擾。在他們眼里,世界之大,陽光雨露都那般美好。
翻看陳意涵和張鈞甯的微博,你就發現她們的每一天都陽光燦爛。
她們熱愛跑步,工作之余運動是她們生活中最重要的一個部分。
她們還會去不同的城市。理由也很簡單,就是想換一個角度看看世界。
張鈞甯有一個to do list,例如挑戰各種極限,經歷不一樣的冒險。
見過世面的人,從不說這3句話
總之,她們嘗試各種各樣的小事讓生活過得豐富多彩。
無論瘋狂,還是安靜;無論在遠方,還是腳下的,都不讓自己為生活所困,而是跟著自己的節奏,過著自己喜歡的生活。
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,叫做“態度效應”,即你有怎樣的而態度,就有怎樣的人生。
作家薩克雷說過:
“生活是一面鏡子,你對它笑,它也會對你笑;你對它哭,它也對你哭?!?/div>
這就是態度效應的精髓。
換句話說,想讓你的生活變得有趣,最重要的就是改變你對生活的態度。
4.知乎上有個問題:什么才算是見過大世面?
有一個回答讓我印象深刻:
會講究,能將就,能享受最好的,也能承受最壞的,見過世面的她們自然會在人群中散發不一樣的氣質,溫和卻有力量,謙卑卻有內涵。
愿你我都能擺脫平庸無趣的生活,用不一樣的格局經營自己的人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