職場適時賣萌 ,改善你的人際關系!
添加時間:2018-04-27 15:52:35
瀏覽次數:
0
懂得適當賣萌,是職場新人的一項福利。職場賣萌,更強調的是放低姿態、放松心態。領導賣萌的境界是自然,是大大方方地展示自己的尷尬。
賣萌只能偶爾為之,但不裝逼的心態,很重要。職場賣萌不是情場發嗲,別把裝幼稚變成真幼稚。
1.韓劇《未生》里,有個沒考上職業棋手轉而當上班族的男主角,在第一天上完班后,有一個把職場同下棋比較的感悟,大意如下:
下圍棋,高手總是要讓新手幾手棋,但職場剛好相反,新人反而要讓老手幾手棋,好悲摧。
其實后來的事情沒他想的那么糟,大多數公司都會有“新人福利”,就是允許新人犯錯誤,而且大部分資深員工都樂意顯示自己的寬容。相比之下,老人是不能犯錯誤的,一犯就致命。
除非這位新人犯了一個新人很容易犯的錯誤——不把自己當新人,生怕別人欺負自己。
換句話說,“新人福利”的前提是:懂得適時賣萌。
2.職場賣萌不是情場發嗲,不是讓你扮可愛博同情,如果把對付男朋友的那套拿來,裝幼稚就成了真幼稚。
用修辭學的術語說,職場賣萌是一種“預期違背”,在強調專業的職場氛圍中,用一些與大家的預期格格不入的、非專業的日常語言,制造萌點。
在這一點上,職場新人不需要刻意偽裝,往往很容易進入自然的賣萌狀態。
蘇瑪麗不是瑪麗蘇,大學畢業進公司不到一年,人人都覺得這個小姑娘有點呆萌氣質,常常問些不著調的問題,但并不討厭,因為手腳還算勤快。
蘇瑪麗的新人殺手锏其實就是一臉懵懂:
蘇瑪麗:“那個AR什么貢獻值和還有那個AU什么的,到底那個更重要來?”
前輩:“對于我們的項目現階段而言,肯定是DAU日活用戶更重要?!?/div>
蘇瑪麗:“為什么是日活嘛,那些用戶光來玩,不花錢,我們會不會就撐不下去了呢?”
前輩:“放心,項目還在早期融資階段,投資人最看中的當然是用戶數?!?/div>
蘇瑪麗:“哥你好膩害,咋懂得那么多呢?不過這投資人好傻哦?難道他們不要收入了嗎?”
前輩:“你才傻,他們靠把股份賣給后期的投資人賺錢啊。”
于是,蘇瑪麗繼續how、 why、what,前輩繼續諄諄教導,大爆行業內幕……
職場新人與其說是在賣萌,不如說在賣“懵”,懵懂的懵。
職場不是學校,沒有人有幫助你的義務。但人人都有“好為人師”之心,你以“萌”懂的姿態請教老員工,表達一下對前輩的景仰(其實也沒那么專業啦),他們會非常樂意在新人面前表演一番,順便向新人展示一下自己看得見的實力和看不見的勢力。
3.從溝通技巧上看,懵懂式賣萌,“賣”的是以自嘲(不是自賤哦)的方式表達對別人的贊美,為職場冰冷的人際關系增加溫暖。
從心理學上說,賣萌更是一種戰術性的示弱。
年輕人大學一畢業,暫時放下“今日之責任,不在他人,而全在我少年”的口號,放大自己小性格,強化自己的隨和無害,通過自嘲的方式讓同事愿意幫助你,規避殘酷的職場競爭。
劉禪樂不思蜀的故事,大家都聽過了,你當他是真傻嗎?不過是賣萌而已,亡國之君還能善終的,歷史上能有幾個呢?
4.從上面的例子看來,職場賣萌,程度非常之輕微,更強調的是放低姿態、放松心態。
賣萌對于職場新人而言,其實不難。比較難的就是那些職場三到十年資歷的人,往往容易進入一個誤區:總是想時時強調自己的專業形象。
《未生》里另一個高材生,就時生怕別人把自己看成什么都不懂的毛頭小伙子,處處裝逼,反而覺得很幼稚。
有一次,我參加一個金融行業的圈子聚會。金融圈的特點就是專業詞匯橫飛,什么“影子銀行、金融脫媒、OTC、去杠桿化”,同學少年都不賤,個個指點江山、人人意氣紛發。作為一個非專業人士,我也不怕現丑,悄悄地問帶我來的朋友:“影子銀行”和“金融脫媒”到底是個什么玩意兒。